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组织编写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标准(academic benchmark)是规定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实质上反映了开课单位或教学主管部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质量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扎实提升课程质量,离不开高标准的引领和支撑;构建先进、有效、适用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能够为工程训练教学质量评定提供基本依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大力提高工程实践教育质量。
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工程训练”是高校面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实践课程,是工科教学规模最大、学生受众最多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挥着独特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工程训练中心目标,坚持以“智能制造”启智润心,以“中国制造”培根铸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新一代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和新型工程训练课程,树立“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的工程训练新理念,确立“做好一件产品,做好一批产品”的工程训练新主题,建立平台公共化、方案个性化、实践多维化的工程训练新模式,扎实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新一代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是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一体规划的平台,是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劳动教育三驾齐驱的平台,是贯彻CDIO教育理念、设施完备、空间充足、布局优化、配套齐全的平台,是既服务全校性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也为院系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支持的公共平台,是显性专业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是有力支撑专业评估认证和学科发展的工程实践平台。
新型工程训练课程响应国家需求,体现时代特征,以先进技术传授人,坚持“用最领先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应用支撑人才培养”的理念,让大学生有一流实践资源的获得感;面向工程实际,保障耗材投入,以真刀实枪磨练人,将生均实践耗材投入视为衡量高校是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指标,让大学生有足够的工程训练机会和时间;扎根中国大地,秉承中国制造,以国产装备教化人,将学校最新科研成果反哺本科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拓展全球视野,认清时代责任,以鲜活案例鼓舞人,发挥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优化实践方案,坚持因材施教,以全方位服务培养人,激励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华中科技大学以智能制造统领工程训练课程改革升级,推动工程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华中大模式。这是对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工程训练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自2017年开始研制新一轮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之后的“工程训练教学日历”和“工程训练课程实施大纲”,并在全校施行。之后逐年修订和迭代。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这些教学文件中关于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等核心内容凝练出来,基于华中科技大学现有工程训练实践条件,组织编制了本校适用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
“工程训练课程标准”是华中科技大学深化工程实践教育改革、扎实提升实践育人能力的教研成果之一,是华中科技大学近些年“工程训练”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探究的凝练和提升。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训练课程标准”着眼于明确大学生修习“工程训练”实践课程后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训练哪些基本技能、养成哪些基本素质。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训练课程标准”的研制,得到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工程训练学科组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梁延德教授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机械学科组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教授的倾力支持,得到了上海大学胡庆夕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王志海教授、江汉大学童幸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永俭研究员、杨家军教授、周世权正高工、李承教授、熊永红教授、陈吉红教授、刘怀兰教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训练课程标准”还参考借鉴了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等组织编写的“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基本要求”等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训练课程标准”第1版于2022年7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试行。随着教育部相关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更新、学校工程训练实践平台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补充,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持续组织修订完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