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龙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工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始终聚焦实践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训练与价值塑造相结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不断升级实践设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服务于推动工程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制造”启智润心,以“中国制造”培根铸魂,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不断探索工程实践教育改革新模式,致力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需求的创新人才。
初心不忘来时路
建校70年来,“实践育人”“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的传统和特色,我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源自建校初期的华中工学院机械厂。老机械厂坐落在学校的中轴线上,1954年车间里面已经有机器在运作生产。建厂伊始,实习工厂面积6500平方米,200多台机器,可供400人同时实习。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大学生在五年的本科学习中,要花19周的时间在工厂进行3次实习实践。
2006年9月学校整合分散在机械厂、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能源学院、船海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兴建15000平方米实训大楼,组建了金工实训中心,为学校实践性公共教学平台。在这里没有一把锤子是一样的,在这里工科学生都有的传统技艺是“磨好一把锤子”,在这里流水的人儿,铁打的金工实习。无数的工科生都在此为一把锤子勤磨苦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2008年合并隶属电气学院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更名为工程实训中心。工科生们的书桌上除了锤子又多了一个收音机。
图为金工锤
进入新时代,华中大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实践教育的号角。设备设施逐步数字化智能化,加工作品多样化产品化,“一只金工锤,千云万马来相见”的场景只能暂存于往届学生的脑海。2019年11月,随着“智能制造实践平台”项目的建设和中心定位、职责的明确,学校将工程实训中心更名为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为学校直属单位,是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和学校创新教育实践公共平台。
砥砺奋进新征程
中心按照工程训练要体现时代特征,着力培养大学生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做好一件产品、做好一批产品,大学生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的总体要求,将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规划机械制造、材料成形、电工电子、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等5个板块,按照车削、铣削等17个工艺或专题,设置33个实践教学项目,实践设备设施4000余台套。全校每届包括理工医文管各科在内的7000多名学生都要在这里参加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成效。
——丰富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大学四年不断线
以智能制造为统领,用最领先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和最先进的应用来支撑学校人才培养,将本校承担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浓缩到车间现场,展示本校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向同学们诠释中国特色智能制造。精心规划“工程认知”“工程训练”“工程探究”实践课程。
面向低年级理工科学生开设“工程训练”课程,突出因材施教,面向开课学院按专业培养目标定制教学大纲,保障专业及学生选择权;突出综合训练,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挑战性学习。
图为工程训练课程实景
面向文科医科学生,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量身定制40个体验性工程实践项目,涉及所有工种,浓缩最核心设计和加工环节,重过程体验,有劳动成果,引工科思维。
图为工程认知课程实景
面向高年级理工科学生,研究他们的专业需求和双创需求,在已经修过工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2个进阶工程实践课程和10个综合性工程训练项目。积极探索工程训练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工业机器人应用等9个教学项目完成了两个批次的线上教学试点,初步总结形成了工程实践线上教学流程和规范。
图为工程探究课程实景
——建成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不间断
依托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整体优化中心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理工医文管大一到大四学生,开设了32学时的“工程体验”“工坊实践”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践育人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医科、文科、管理类学生通过在智能制造平台中参与数个趣味性强的工程项目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经修读“工程训练”的理工科学生通过“工坊实践”课程,增加实践时间,进一步学会使用先进制造工具,掌握相关加工制造技术,提高技能水平和创造性劳动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增强产品质量意识。
2021年以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其中工程体验项目共开设600期,4000余学生参与;工坊实践项目共开设20批次,1000余学生参与。
图为“工程体验”和“工坊实践”课程
——建立工程实践创新三层次,实践方式拓外延
面向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校内工程实践、现代企业认知实践、祖国大地研学实践三个实践层次。同学们到学校周边的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见习实习是工程实践教育和实践育人的拓展和延伸,同学们到有关工业技术研究院调研走访、研学实践,既是工程实践开放课,也是“行走的思政课”,有助于激励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通过密切与科技园区、高新企业、研究院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开放课堂,先后与东风汽车、海尔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方电气等近31家国家重大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实践育人合作。组织学生到武汉华星光电、黄石三丰智能等企业,结合校内所学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训练,体验真实生产的智能化、了解市场竞争和企业应对、感受技术上的“卡脖子”。让学生到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见习实习,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参观大冶铁矿山遗址,学生在文化久远的古迹旁,站在承载悠久历史的废墟上,体会传统的先进工艺,感受古代灿烂文化的传承,重拾自信。
图为工程实践开放课堂
——创新工程实践管理模式,实践服务全覆盖
实践方案个性化,保障和增加院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选择自主权,按专业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制定不同“工程训练”课程大纲;实践内容标准化,推动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工程训练课程大纲,工种教学日历,工程工艺卡片,实践作品质量标准的执行;实践质量评级化,对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实施“星级评定”,学生评教全覆盖,覆盖全部工种,覆盖全部指导教师,覆盖全部课程,学生在每天实践结束时自动收到评价邀请;实践管理信息化,即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活动订单化,学习资源泛在化,创客空间网格化,实践要素积分化,工创空间生态化。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实现全受众、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科创提供支持和指导,成为学生创新、创意、创造的主要阵地。中心牵头组织学校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共收获3金2银2铜,获得总成绩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图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营造工程实践育人新氛围,实践育人全方位
升级改造相关实训设施,加强实践现场制造文化氛围建设,“华中大造”深入人心,催人奋进;完善机床认知展示区建设,实现一码扫取线上资源功能,以机床迭代知中国工业发展;大屏滚动展播《大国重器》《大国工匠》《超级工程》等视频资源,营造胸怀“国之大者”氛围;完善墙壁育人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打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宣传阵地。
图为中心大屏展播和机床认知展示区
深入营造工程与艺术交融氛围,设置艺术角,开设艺术赏析课,研发乐器教学产品加工,课间音乐快闪,整合美育资源,强化实践体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图为音乐赏析与课间音乐快闪
突破时空限制,加大虚拟仿真的项目建设,将实际生产现场因受制于场地限制、安全因素等无法搬运到学校的技术、工艺用虚拟仿真平台体现,让学生跨越空间,补充难以获取的实践实训环境,提供宽容失败的实践推演环节,增强实效性及覆盖性。
图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和材料成形虚拟仿真实践平台
实践育人美誉传
中心在工程实践教育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受到同行专家和有关领导广泛关注。2019年以来,200余所高校同行来中心调研考察。2021年4月,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组织全体学部委员到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指导。
图为院士专家支持指导实践育人建设
2019年11月,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调研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指导智能制造实践建设。2021年6月,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调研建设情况,说到,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希望我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切实担负为党育人的重大使命、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图为周济调研指导中心建设
图为王忠林调研中心
中心在工程实践教育领域的探索,也吸引了央视等主流媒体的聚焦报道。2019年11月26日、27日,CCTV10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专题节目连续二次展播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学生实践场景。
2020年8月18日,CCTV1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播报“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新闻稿时,播发了学生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参加工程训练的场景。
2021年8月3日,CCTV1综合频道“新闻联播”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专栏中再次播报师生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依托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等平台,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与党和人民事业结合起来。
图为2019年11月,CCTV10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报道
图为2020年7月、2021年8月,中心两度在CCTV“新闻联播”播报
2021年5月2日,新华社“全球连线”节目播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校党委书记邵新宇的访谈“把教育的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专门介绍了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体系。
2021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发《发挥工科优势 支撑全方位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探索工程实践育人纪实予以报道。
2021年8月30日,《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校党委书记邵新宇,专门介绍了工程实践创新中心通过实践育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量和活力的具体举措。
图为2021年7月,中国教育报报道
中心在智能制造工程实践教育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荣誉。2020年11月,以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实践平台为依托的“智造创想行动”入选校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021年4月,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程训练”课程列为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1年5月,“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平台”被认定为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021年7月,依托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实践平台、扎实推进实践育人的“工程训练”课程被认定为2021年湖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11月,我中心《基于工程实践的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智能制造工程实践育人课程建设》分别入选学校思政专项研究一类、二类课题。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4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机电结合工坊训练(课)内容的探索与实践”等2项获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高分子智能成形产线的工程实践教学研究”等4项获批校级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获得校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校2019-2020年教学实验室工作考核二等奖。2022年8月,“智能制造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被认定为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工业机器人装调’实训平台运行故障研究分析及优化改造”等6项获批校级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22年9月,“基于劳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等2项获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扎根中国大地,锚定世界一流,匠心向党,技能筑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继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加快建设高水平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实践教育示范标杆,丰富工程实践教育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征途中,贡献华中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