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推进劳动教育育人的直接实践者。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高度重视师资队伍能力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多措并举,强化指导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走出去”,2024年暑假中心特派三位教师前往“瓷都”景德镇进行系统的陶艺培训;“引进来”,2025年3月10日至3月16日,中心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荆楚文化集体教师师资培训,邀请了来自景德镇的陶艺师何世洪老师担任主讲,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传统陶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推动楚陶文化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此次培训吸引了工创中心近二十位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开班仪式上,工创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陈小丽对何世洪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回顾了陶艺教室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工创中心在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独特理念。她指出,楚陶技艺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是喻家山下华科学子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陈书记鼓励参与培训的教师们积极学习楚陶的基本工艺,为未来开设楚陶手工制作课程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荆楚文化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从荆楚文化特色出发,涵盖了楚陶的多个核心工艺环节。何世洪老师从基础的拉坯、修坯技法入手,逐步深入到釉下彩绘、上釉、釉烧等复杂工艺。学员们通过亲手操作,深刻感受到陶土的可塑性与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此外,课程还特别引入了陶艺3D打印技术,展示了现代科技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为学员们打开了陶艺创作的新视野。

在实践环节中,工创中心的教师们全情投入,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制作步骤中,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何老师耐心指导,细致讲解每一个技术要点,学员们不仅提升了陶艺制作的技能,还通过互动交流激发了创作灵感。培训过程中,大家不仅学到了技艺,更感悟到了陶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陶韵匠心传荆楚古艺,师道薪火照楚陶新程。通过此次培训,中心教师的陶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未来楚陶文化课程的开设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工创中心将继续打造多平台的劳动教育环境,激发师生的创意与灵感,推动楚陶手工制作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