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2024年12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举办了劳动教育之非遗进校园第一期——榫卯微缩木雕技艺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武汉市微缩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邦汉主讲,来自12个院系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榫卯微缩木雕技艺是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微缩工艺、木雕技艺三者的结合。在活动现场,沈邦汉先生向师生们展示了其五十载匠心打造的“榫卯微缩木雕世界”:明式家具100余件、中国传统农具100件、中国传统木工工具160件、中国民族乐器100余件,件件精美绝伦,榫卯之间均彰显着传统木艺的古典美学。


随后,沈邦汉先生现场指导师生体验榫卯微缩木雕作品的制作,师生们通过亲身实践“锯、砍、刨、凿、雕、刻、画、绘”等一系列工序,得到了一把自己出力流汗、精心打造的交杌(wu)。在每个步骤中,师生们一一领悟要点、动手动脑,体验非遗传承实践带来的乐趣,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


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交杌(wu),师生们兴高采烈、收获满满。方同学说:“从生疏地打磨木块,到小心翼翼地拼接卯榫,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这不仅是手工的锻炼,更是与古老文化的对话,让我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的敬意和使命感。”曾同学说:“今天的活动超级满足,卖力拉锯、手工凿卯,既劳累又开心。看着小交杌慢慢成形、变精细,真的有从中领略到工匠精神——热爱、执着与坚守。”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劳动教育是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工创中心将以工程实践创新平台为依托,将工程技术与非遗传承结合,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劳动教育的形式推动更多非遗项目进校园,让师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